首页 > 学术动态 > 正文

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杨华教授应邀为中心师生讲学

2020-06-30

6月29日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基地—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历史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杨华先生应邀为宋史中心师生作了题为《乡饮酒礼及其流变——以宋代为切入点的讨论》的学术讲座,此次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进行,中心及校外师生百余人参加了聆听。讲座由宋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晓龙教授主持。

杨教授首先对“礼经”所见乡饮酒礼进行了分析,并对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等礼书中所见乡饮酒礼功能、流程进行归纳,分析了其中“遵者”——“僎”的席位和特点。他认为,汉晋到隋唐都举行过乡饮酒礼,但由于史料有限,最早的详细记载的史料是《大唐开元礼》。杨教授将唐代的乡饮酒礼功能归纳为两种:一是宾贤贡士,二是养老尊长。唐宋时期流行的“鹿鸣宴”,与上古乡饮酒礼存在巨大的仪式差异,到了宋代,宋儒认为汉唐礼制有违反古意,应该补上“僎”的席位。到宋徽宗朝,同意将鹿鸣宴改成“乡饮酒礼”。南宋绍兴十三年,高闶曾经制定了“乡饮酒礼式”,但遭到了诸多儒士特别是朱熹的批判,朱熹因此改订乡饮酒礼,重新确定了宾、主、介、僎的位置。从古代乡饮酒礼的演变史来看,这次改订对乡饮酒礼的礼制意义和政治意义都非常重大,一直延续到明朝。清朝学者又打着复古的旗号,对其进行了修改。

杨教授进一步将宋代乡饮酒礼的变化与宋代地方官僚政治相联系,认为宋代州县“僎”的身份变化,是宋代重文轻武、权力分散、地方职官员额增加的必然结果。

杨教授总结乡饮酒礼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乡里教化,对于儒学的民间化,对于地方社会的控制,具有直接意义。从经学史和礼制史的角度来看,在整个乡饮酒礼的历史流变中,复古与再复古(或反复古)的波浪式流变中进行,这或许是中国礼学乃至经学史的重要规律之一。

通过此次讲座,大家获益良多,对宋代礼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礼制史有了更深的认识,讲座结束后,杨教授与中心师生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,并就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。最后,王晓龙主任代表中心师生感谢杨华教授的精彩讲座,并指出本次学术讲座内容充分阐述了“乡饮酒礼”发展的源流、影响,通过对“僎”在典礼上位置和身份的变化,考察了这一礼仪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,具有极强的学术创新性,扩宽了研究的思路,具有很强的启发性,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。

(宋史研究中心社会科学处供稿)

Baidu
sogou